Loading... **作者自主出版书籍利弊收益增加占用精力。** 自出版有两种形式:印刷版(也就是我们说的纸质书)和电子版。考虑到印刷版的成本尤其是中国对于印刷读物的管理规定,电子版图书成为作者运作自出版的主要形式。 2011年,亚马逊在美国启动自出版计划,直接与作者签约,出版Kindle版图书,并通过亚马逊出售。亚马逊当时公开宣称,“出版商的倒闭是大势所趋,是早晚的问题,出版过程中只有作者和读者是真正必要的角色。” 很多传统作家对传统的出版业感到沮丧,他们认为出版社并不会把自己当成合作伙伴,既不能对封面设计提出意见,也没法对图书营销有自己的想法,“自出版”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全世界第一个“自出版”成功的作家,是美国人约翰·洛克,他曾在一个电子图书平台上发表作品,几个月卖出了100多万本。 2010年,美国作家布莱克·克劳奇在朋友的怂恿下,尝试着在Kindle上“自出版”,没想到新作当月就卖出去了188本,从2011年4月开始,这本书更是实现了月卖2万本的销售成绩。 2011年2月,美国26岁女作家阿曼达·霍金在著名的电子书Kindle上“自出版”作品,获得了百万美元的巨额报酬。 “自出版”要求作家全程参与出版过程,从封面设计到营销宣传等以前由出版社承担的工作都要由其亲自参与,包括雇佣设计师设计图书封面,联系专业人员设计开本,自己负责营销和推广,以及校对和编辑。 自出版最大的好处,在于让作家获得更好的报酬。“自出版”电子书的定价只是传统纸质图书的10%,但作家能够从图书销售额中获得的收益,却从以前的10%增长至70%。 最明显的弊端则是“自出版”会让作家变得更加忙碌,难免牵扯作家的创作精力,而且一般作家很难对一本书全权负责。 统计数字显示,在Kindle上排行前100名的畅销书中,如今已有28种是作家“自出版”书,排名前50名的图书中,也有11种出自这种出版模式。 “自出版”对传统出版是个不小的挑战,它将是未来的趋势。 不过,国内人士却大多持保留态度。有人认为,出版行业还是要讲究专业分工,“自出版”在中国恐怕难成主流。中文在线手持阅读事业部总经理伍王应就提出,一般作家很难对一本书全权负责,而且这会牵扯到作家的创作精力。 转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7%AA%E5%87%BA%E7%89%88) --- 相关链接:[美国自出版现状](http://www.sohu.com/a/309800034_488898) 相关链接:[国内自出版平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65122) 相关链接:[自出版在中国的前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82660) 相关链接:[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208&isfree=0) 相关链接:[2018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178&isfree=0) 相关链接:[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案例](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209&isfree=0) 最后修改:2024 年 10 月 07 日 © 允许规范转载 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