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疗法

是指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法。

化疗是用特殊的药物来治疗疾病,不过在治疗中,普遍会为患者带来明显的恶心及呕吐等副作用,为患者带来不适感。化疗是指应用药物治疗癌症。这些可杀灭肿瘤细胞的药物有时被称为细胞毒药物。许多化疗药物是天然的,比如植物,其他则是人工合成的。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但是化疗治疗肿瘤时,不仅会杀伤肿瘤细胞,也可能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所以化疗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治疗手段。

医疗机制

由于癌细胞的增殖比正常细胞快,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阻断细胞分裂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如一些药物可以抑制去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当然,化疗也用于非肿瘤治疗,比如用来杀灭病菌(抗菌化疗)。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应用化疗剂的是保罗·埃利希,他于1909年用含砷化合物治疗梅毒。其他化疗方法还有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

治疗策略

目前有许多化学疗法相关的治疗策略。化学疗法的目的可能是治愈疾病,也可能是延长病患寿命或是和缓医疗。

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是用化疗药物第一线的治疗方式,这种化疗目的是为了治愈癌症。

化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Combined modality chemotherapy)是合并利用化疗以及其方式来治疗癌症,会使用的方式有外科手术、放射线疗法及/或高温疗法。

巩固性化学治疗(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是在癌症症状缓解后进行,为的是延长整体无病时间,提高生存率。巩固性化学治疗会和之前的诱导化疗使用相同的药物。

增强性化学治疗(Intensification chemotherapy)和巩固性化学治疗一様,但会使用和之前诱导化疗时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联合化疗(Combination chemotherapy)是在病患身上同时使用几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的原理及副作用都不同,最大的好处是减小只使用一种药物时会出现的抗药性,而且药物使用的剂量也会比较低,降低毒性。

前导性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在进行其他局部治疗方式(例如手术)之前先进行的化疗,其目的是在使肿瘤缩小。若是癌症有高度的微转移风险,也会进行前导性化疗。

辅助型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是在放疗或是手术后进行,若是治疗后癌细胞存在的证据并不充份,但癌症复发率又高,就会进行辅助型化疗。辅助型化疗也可以杀死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细胞。因此可以用辅助型化疗来治疗癌细胞的微转移,也减少这些传播细胞造成的复发率。

术前后化学治疗(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在手术前后皆进行化学治疗。

维持性化疗(Maintenance chemotherapy)是为了让癌症缓解的效果可以持续,之后重复进行的低剂量化疗。

救援性化疗(Salvage chemotherapy)或姑息性化疗(Palliative chemotherapy)的目的不在治愈癌症,而是在减少肿瘤负荷以及延长预期寿命,一般而言,这类的化疗方案毒性可能会有比较理想的毒性特征。

所有化疗方案的前提都是病患可以承受治疗过程当中不适及副作用。一般会先评估病患的日常体能状态,来确认病患是否可以进行化疗,以及化疗的剂量是否要降低。因为在每一次的疗程中,肿瘤中只会有部分细胞死亡(fractional kill),因此需重复进行数次疗程,让肿瘤可以继续缩小。目前的化疗方案是定期的药物治疗,而其频率以及用药持续的时间会受到药物对病患的毒性所限制。

转自:维基百科


赘生物

新生物、息肉、瘜肉或赘生物(英语:neoplasm),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的增生,当生长的数量庞大,便会成为肿瘤(英语:tumor)。而肿瘤亦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在医学上是指细胞的异常病变,而不一定是身体上面的肿块。这一种病变,使身体部分细胞有不受控制的增生,许多时会集结成为肿块。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表面较光滑。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除非长在要害部位,良性肿瘤一般不会致命,大多数可被完全切除,很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分为上皮源性的“癌”和间质源性的“肉瘤”。癌症即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这一些增生的细胞,除了会集结成为肿块,还会扩散至其他部位增生。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非肿瘤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不同,前者常有明显的刺激性因素,且增生限于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一旦此因素消除,即不再增生,但如超越一定的限度,发生质变,则也可变为肿瘤性增生。

病因

15%的人类肿瘤是病毒引起的,比较明确的有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等。一般分为DNA、RNA肿瘤病毒;病毒还可通过整合其DNA、RNA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发挥作用,使细胞恶化。

核工业、核医学等人为使用的核素大大的增加了电离辐射的强度。

长期接触煤烟、煤焦油、沥青等多环芳烃类致癌物质;作为合成染料中间体,作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剂等的芳香胺类具致癌性。人体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营养或激素失调、反复的组织损伤等,也可产生氧自由基等致癌物质。大多化学致癌物可形成亲电子的衍生物,极易与亲核的DNA反应,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变。

大约3%的恶性肿瘤是遗传的,遗传获得基因突变,导致、加速癌变的发生。

扩散

当实体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瘤细胞粘附力降低,瘤细胞易脱离瘤体;相反瘤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粘附增强。当瘤细胞伸出伪足与靶细胞接触后,开始向细胞间隙运动。

瘤细胞侵袭血管壁,破坏基底膜进入血管腔,存活的瘤细胞运行到适宜部位,与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粘附;释放降解酶,溶解基底膜,穿出与实质器官细胞粘附,增殖形成与原发部位相同的继发瘤。

瘤细胞从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的边缘窦,滞留或继续向前运动,穿出进入其他淋巴结。一旦瘤细胞在边缘窦与窦内皮细胞作用后,增殖形成继发瘤,继续向中间窦、髓窦发展,占据整个淋巴结。

治疗

良性肿瘤、癌症早期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生长在特殊部位的肿瘤(如垂体瘤),可放射治疗;除原发肿瘤外,应将淋巴结一并切除;癌症合并手术、放疗、化疗,效果较好。骨肉瘤、小细胞肺癌等扩散明显的肿瘤,应先化疗,后手术。化疗对绒毛膜癌、睾丸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已取得高治愈率;但是化疗对肿瘤细胞选择作用不强、全身用毒性较大。

转自:维基百科